说完,李世杰就转身离开了史城的营帐,出帐之际还与黄柯点头示意。
而黄柯看着李世杰的远去背影,则是表情复杂。
他刚才确实听到李世杰所提出的那些观点。
黄柯也一向是自诩忠诚、勤勉、能干,只不过黄柯是选择忠于朝廷,不似史城一般狭隘、仅是忠于何宇一人。
但根据李世杰的观点,所谓的忠诚、勤勉、以及能力,皆是虚伪与无用之物。
所以,现在不仅是史城三观受到了冲击,黄柯的三观也同样受到了一些冲击。
但最终,黄柯还是强行压下内心的思绪混乱,转身进入了史城的营帐之中,开始履行自己的调查任务。
另一边,李世杰刚刚离开不远,正在思索自己接下来要做得事情,就突然听到身后有人沉声唤道:“李千户留步,在下有些事情想要与你谈一下,却不知李千户是否有时间?”
李世杰转身一看,就发现说话之人乃是赵俊臣麾下的禁军护卫百户姜泉。
只不过,姜泉为了遮人耳目,现在穿着一身辽东边军的衣服。
很显然,姜泉并不会无故现身,必然是代表着赵俊臣。
想到这一点,李世杰也迅速换上了一副谦逊面孔,点头笑道:“有时间,当然有时间。”
*
先不谈李世杰与姜泉二人的谈话内容。
却说,黄柯向史城询问了一些事情之后,很快就告辞离开了。
在黄柯眼里,调查结果早已经注定了,这场盘问只是例行公事的走过场罢了,所以并没有耗费太多心思。
离开了史城的营帐之后,黄柯很快就开始着手调查更多线索。
然而,黄柯在调查之际,总是有些心不在焉。
李世杰所讲诉的那些观点,一直环绕在黄柯的心头,总是干扰着黄柯的情绪,也极大影响了黄柯的做事效率,让黄柯无法冷静思索。
最终,黄柯只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,索性就直接停下了调查任务,转身赶去了赵俊臣所在的禁军驻地。
因为思绪混乱,黄柯迫切希望能寻到一个人给自己指点迷津、解答疑惑。
黄柯第一时间所想到的人选,自然是他的恩师周尚景,但可惜他现在与周尚景已经决裂,而且周尚景也不在辽东境内,甚至都不在京城之内。
而目前的辽东境内,有资格为黄柯指点迷津之人,也只有赵俊臣一人罢了。
赵俊臣虽然年纪不大,但毕竟是当朝阁老,仅次于周尚景的庙堂权臣。
黄柯认为,赵俊臣或许也同样可以解答他心中的种种疑惑。
当黄柯再次求见赵俊臣之际,辽东众将刚刚离开不久,赵俊臣看到黄柯这般紧急求见,还以为是黄柯的调查任务遇到了什么困难,自然是不敢怠慢,连忙召见。
谁曾想,黄柯见到赵俊臣之后,竟是完全不提调查之事,反而是向赵俊臣详细转述了李世杰的种种观点。
随后,黄柯表情有些迷茫,道:“下官当时站在帐外,听到李世杰的那些观点之后,一时间只觉得无法接受,下官一向是自诩忠臣,但按照李世杰的说法,忠诚只是源于没有选择余地罢了,下官当时就想要反驳这种说法,但一时间又寻不到可以说服于他的道理,思来想去反而是让自己的思绪混乱了……
所以,还望阁臣赐教,难道下官所坚持的忠君爱国之道,就真是虚伪无用之物?”
听到黄柯的请教,赵俊臣顿时是哑然失笑。
没想到黄柯这般精明坚定的人,竟然也会因为这种观点而思维混乱,赵俊臣只觉得不以为然。
不过,赵俊臣一向是好为人师,此前却是被黄柯上了一课,当时虽是坦然承认错误、接受了黄柯的指正,但心中也有不甘,再加上赵俊臣不愿意看到黄柯因为这种事情就影响了做事效率,所以也愿意趁机给黄柯上一课。
于是,赵俊臣思索片刻后,突然问道:“黄大人的家世出身,应该不是很高吧?”
黄柯一愣后,点头道:“下官出身于世代务农之家,为了供养下官读书,下官的父母族人皆是颇为幸苦,可谓是竭尽所能!”
赵俊臣点了点头,道:“所以也难怪黄大人会受到李世杰那些说法的冲击了,就是源于家世出身的不同!
李世杰所讲诉的这些观点,对于那些豪门子弟而言,都是常识罢了,而李世杰能讲出那些道理,也并不代表他本人有多高明,实际上哪怕是一个毫无用处的豪族纨绔,也都是自幼深谙这些道理,但平民出身之人,却往往需要很久才能接触这些道理,甚至是一辈子都无法明白这些道理,皆是要吃亏不少。
至于黄大人你,目前终究是权位不高,又曾经受到周首辅的重点提拔,仕途方面也大致是顺风顺水,所以就一直都没有机会接触这些道理,等到你的权位足够高之后,许多事情也就不学自通了!”
顿了顿后,赵俊臣又摇头道:“不过,这些观点,看似是难以辩驳,但千万不要把它视作真理,是否愿意接纳与实践这些道理,也要全凭个人选择!
这个世界上,从来都没有万世不易的真理,也没有适用于任何情况的规则,所有观点都会有局限与狭隘之处,而这些局限与狭隘,则是源于视角的限制!
春秋战国时期,百家争鸣,不论是儒家的观点、法家的观点、兵家的观点、又或是纵横家的观点,各不相同、又各有可取之处,根本上就是源于观察世界的视角不同!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